您好,欢迎进入官|勐波新盛公司|网址|客服|www.888xw.cn官网!
24小时咨询热线:096 8382 5555
全国咨询热线:096-8382-5555
新闻中心NEWS

致力于产品的良好用户体验、有效的网络营销效果而努力

缅甸新闻

仰光街头童丐激增!强拉硬拽背后,“人贩操盘”吞噬缅甸童年

发布时间:2025-06-26人气:0

夕阳将仰光苏雷塔的影子拉长,八岁的敏敏抱着两岁的妹妹穿梭在晚高峰车流中,脏兮兮的小手一次次拍打着车窗,直到一辆黑色轿车的司机无奈地摇下车窗,扔出几张皱巴巴的缅币。

在曾经繁华的缅甸商业之都仰光,街头巷尾如今挤满了本应在课堂或父母怀中的孩子们。他们伸出稚嫩的小手,向过往的路人乞讨。

据当地市民反映,仰光街头的童丐数量正以惊人速度增长,而他们的乞讨方式正变得越来越具攻击性——从单纯伸手要钱,升级为强拉路人、咒骂威胁,甚至发展出 “强行擦车”的新型“业务模式”。

十字路口红灯亮起,一群孩子便蜂拥而上,用抹布和肥皂水擦拭等候车辆的前挡风玻璃,然后向司机索要钱财。有些孩子怀里还抱着婴儿,在车流中穿行乞讨。

01 十字路口的危险“业务”,童丐乞讨方式升级

“以前,这些孩子也就是伸伸手,要点钱。现在不一样了,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仰光市民无奈地表示,“**他们会直接上来拉你的手,拽你的衣服**。你不给钱,他们就破口大骂,甚至做出非常不礼貌的举动。”

在仰光开出租的吴梭温对红绿灯前的新“业务”深有体会:“这些孩子拿着抹布就往你车上擦,然后就管你要钱。”他更担心的是安全风险:“这些孩子个子都很矮,他们在车边要钱的时候,如果红灯突然变绿,我们开车起步就得特别小心。”

“万一不小心碰到了,倒霉的还是我们司机,说不定还得进监狱。现在我们开到有这些孩子的红绿灯路口,都不敢开车窗了!”

这些童丐主要分布在人流密集的十字路口、红绿灯下以及公园等区域。他们的存在不仅造成交通隐患,更折射出缅甸社会深层次的问题。

 02 “监护人”还是“操盘手”?童丐背后的操控链条

据缅甸NSS新闻社调查,**许多街头乞童来自仰光郊区的贫困家庭**。他们通常由所谓的“监护人”统一带到市中心行乞,晚上再乘坐YBS公交车返回住处。

知情人士揭露了更为黑暗的内幕:**如果孩子某天乞讨收入不足,就会遭到威胁**——被赶出家门、断粮,甚至遭受辱骂。

“其实,早就有人利用这些孩子更容易博取同情的特点,组织起‘丐帮’,逼迫他们去乞讨。”一位要求匿名的仰光市民指出,“抓这些孩子没用,关键是要抓住那些躲在背后,逼他们出来要钱的‘人贩子’!”

这种现象与缅甸其他地区的人口贩运问题一脉相承。在泰缅边境,武装组织被指控收取高额费用护送人员进入电诈园区,并为这些犯罪窝点提供安全保障。当地亲历者直言:“如果没有他们的允许,在这个地方,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犯罪产业。”

 03 法律高墙挡不住街头现实,缅甸童权保护困境

面对街头乞讨问题,缅甸并非没有法律武器。早在2022年3月,国家管理委员会就修订了《缅甸警察法》,明确规定:在公共场所乞讨或欺骗募捐者,警察可直接抓捕。

根据该法,违法者将面临最低一个月、最高三个月监禁,或最低一万缅币(约合3美元)、最高五万缅币罚款,或两者并罚。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,这些法律条文显得苍白无力。

法律执行困境在缅甸儿童保护领域普遍存在。今年2月,曼德勒省密铁拉市一名一岁半女童被亲生母亲殴打致死,而就在几天前,孟邦丹彪扎亚镇区一名6岁女童也因遭姑姑用扫帚殴打而死亡。

这些案件凸显了缅甸儿童保护系统的脆弱性。

 04 贫困循环中的童年,社会经济根源深挖

童丐激增现象背后是缅甸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。研究显示,**缅甸城市中约60,000名儿童从事家政工作**,其中缅甸占11,371名。这些隐形劳动者面临双重困境:既不被视为正式劳动力,也难以获得家庭成员待遇。

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在仰光和曼德勒的研究发现,52%从事家政工作的儿童来自气候脆弱地区阿耶亚瓦底,57%通过熟人介绍入职。**贫困迫使这些孩子过早进入劳动市场**,街头乞讨成为其中最为可见的形式。

研究还揭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数据:62.9%的高收入群体认为儿童家政工作月薪应低于100,000缅元(约47.6美元)。经济地位影响了社会对儿童劳动价值的认知,形成恶性循环。

05 公众同情的背后,社会规范与现实的鸿沟

公众对童工问题的态度存在显著矛盾。研究显示,84%的受访者知晓雇佣童工的家庭,93%自称支持儿童参加培训,但认为社区仅54%支持。**公众自我认知与感知的社区态度间存在巨大“认知鸿沟”**。

代际差异同样明显:30岁以下群体更支持8小时工作制(58.8% vs 56.7%)和沟通技能培训(36.0% vs 30.1%)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教育程度与支持度呈负相关——高等教育者认为社区支持教育的几率反而降低30%。

更值得深思的是,知晓儿童受虐案例的群体反而更倾向于认为社区忽视安全责任。这种 **“习得性无助”** 心态可能是阻碍社会行动的重要因素。

 06 被明码标价的童年,贩运产业链的阴影

童丐现象只是缅甸儿童权益问题的冰山一角。在掸邦北部,战争遗留的地雷仍在威胁儿童生命。2025年2月,4名出门抓鱼的孩子误踩地雷,导致2死2伤。当地村民哀叹:“其实之前有士兵提醒过他们,别去那片区域,但没人知道这些地雷到底是哪个组织埋的。”

而跨境人口贩运更成为系统性威胁。2025年初,中泰警方联手摧毁一个藏匿妙瓦底的跨境人口贩运集团,该团伙通过在微信群发布虚假招聘信息,诱骗人员至泰国后转运缅甸电诈园区。

演员王星的遭遇揭示了这条黑色产业链的运作模式:2025年1月3日,他抵达曼谷机场后被“剧组人员”安排的车辆经泰缅边境送入缅甸妙瓦底“阿波罗”园区,随后被多次转卖。

缅甸当局2月20日在泰缅边境移交了200名来自妙瓦底电诈园区的中国籍人员,其中多数被确认为人口贩运受害者。然而在仰光街头,数以千计的缅甸儿童仍在“监护人”监视下继续乞讨。

在红绿灯明灭的十字路口,这些孩子成了“人贩操盘”的牺牲品。他们本该是缅甸的未来,如今却在街头为生存挣扎。当最后一个硬币落入乞讨罐,仰光夜幕降临,整座城市都在等待一个答案。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 0
标签:全部
本文网址:http://152wz.cn/show.asp?id=713

网友评论

管理员

该内容暂无评论

局域网网友
官|勐波新盛公司|网址|客服|www.888xw.cn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96-8382-5555

微信咨询
官|勐波新盛公司|网址|客服|www.888xw.cn
返回顶部